首先描述一下现在场景列表逻辑下个人使用过程中感受到的痛点,有可能存在我个人使用方法不当导致的困惑,欢迎各位指正。
1、场景和相机功能的部分功能重叠并且互相影响,使用过程的操作逻辑混乱,比如画面比例、分辨率、视角、焦段功能,在两个功能下都可以调整。
2、在激活相机的情况下切换场景,相机会小窗停留在上一个场景里,要再次切换相机或者退出,有时候不知道操作了什么,因为相机视角和场景视角参数不一致,点击场景的时候就会闪烁一下然后退出相机镜头,比较影响体验。
3、在调整效果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这一步调整是好是坏,为了保留上一步的调整,后续的调整只能每一步都新建一个场景保存,久而久之一个镜头下会堆积很多场景,最后自己都分不清哪个是最新的,有时候还会手滑覆盖了调整或者忘记保存。
在以上使用体验的情况下,个人构想了一种列表逻辑,方便更好的管理场景,下面是我制作的示意图:
在这个逻辑设想下,父级为新建相机,在相机层级下新建场景为子级
1、我个人的工作流是每次渲染前先确定好各个角度的镜头,再去调整镜头里画面的效果和元素,所以把镜头(也就是相机)作为父级菜单,场景作为子级菜单。
2、相机只负责保存镜头参数,例如分辨率,视角,焦距。
3、场景只负责保存环境和后期参数。
4、场景可以由一个按钮激活,类似于现在版本相机按钮的位置,激活后跳转到相机保存的镜头下该场景参数的效果。
在这个逻辑下,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好处:
1、同一个镜头下可以创建多个场景以对比不同参数的效果,比如同一个镜头的白天和夜景效果,并且是受父级镜头归类的,更加整洁。
2、在场景内调整参数时可以随时保存场景,不需要回到镜头视角再保存,例如我拉近观察hdr在地面的反射效果,觉得ok了就直接更新场景,这样更新的场景不会影响镜头参数。
3、同理在调整好场景参数的时候也可以同步调整同一组场景的镜头角度和参数。
这个想法还有很多地方的逻辑不够完善,但是希望可以作为场景列表逻辑优化的参考意见。